2015年,农业农村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、四中全会精神,以邓小平理论、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,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,按照稳粮增收、提质增效、创新驱动的总要求,继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,全面推进农村法治建设,推动新型工业化、信息化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,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,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,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,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,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,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
农村美,不光是外在的模样美,不是要把村子都建成镇子,而关键在于农村的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要逐步地去追赶城镇水平。一号文件对此提了很多具体要求,比如2015年要彻底解决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,新农合要建可持续筹资机制等等。有意思的是还特别强调“继续开展好媳妇、好儿女、好公婆等评选表彰活动”,这个美,还包涵了民风美、家风美。
第二组关键字:人、地
农业农村农民,除了每年都要面对的收成、收入问题之外,核心就是两件事:农村的人怎么办,农村的地怎么办?“强了、富了、美了”,最终就是落脚在人和地上——
怎么避免只剩下老人种地,得培养新型职业农民,得吸引出去了的一些农民回来;怎么让脱离土地的农民能在城里逐步站稳脚跟,得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,得给他们的住房和子女教育做制度性安排;怎么让耕地通过流转来形成更大集约性,得在确保土地公有制、耕地红线、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前提下,审慎稳妥推进农村土改。
第三组关键字:法、改、城
如果说“人+地”是多年积累的长期问题,“强+富+美”是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关键,那么,今年一号文件里还有三个字,可视为当前尤其要重视的着力点——
法,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,四中全会作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部署,跟“三农”直接相关。农村仍是我国法治建设的薄弱领域,农民非常关心的农村产权问题必须依法解决,各项涉农改革必须依法推进,乡村治理更是需要有法治思维。
改,改革创新,这是贯穿整个一号文件的一个字。从具体部署看,其中若干项有望在今年取得新突破——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,农村集体产权、土地、金融等体制改革,水利林业改革,种业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改革,涉农转移支付制度、农业补贴制度改革,等等。
城,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,两件事得“栓”在一起办。所以,当前中央特别强调要着力解决好现有“三个1亿人”问题,创新以城带乡、以工促农方式,引导城市现代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,推动“物的新农村”和“人的新农村”建设齐头并进。
归根结底,“强、富、美”渐成,“人”与“地”归位,“法、改、城”落实,“三农”难题才能逐步破解,农村人和城里人才都能过得更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