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,全省农业农村工作要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、四中全会精神,以邓小平理论、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,认真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,按照“稳粮增收、提质增效、创新驱动”的总要求,以农民增收为核心,以深化改革为统揽,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,坚持数量质量效益并重,加快转变发展方式,持续推进“365”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、“1236”扶贫攻坚行动、“双联”行动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行动,努力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、在优化结构上开辟新途径、在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上走出新路子,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、在发展富民产业上跨上新台阶、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、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,为新常态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
2.推进现代畜牧业加快发展。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,促进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和循环利用。发展良种繁育、畜禽养殖、屠宰加工、仓储物流、品牌培育等一体的产业链,提高畜牧业竞争力。加快培育养殖业新型经营主体,实施畜禽良种工程,加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(小区)扶持建设力度,鼓励千家万户分散养殖。扩大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,加快35个现代畜牧业示范县和4个草地农业试点县建设进程,落实扶持政策支持重点养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,推进国家级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。结合新一轮退耕还林(草),扩大荒滩、荒坡种草,大力发展草产业。对能繁母畜和大型良种繁育场和养殖小区、防疫体系、优质饲草基地建设、秸秆饲料化利用等给予补贴。新建标准化养殖场(小区)600个,肉蛋奶总产达到180万吨。
3.促进陇药产业转型升级。加快创建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。制定全省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。选育推广优良品种,扩大GAP标准化种植。实施道地药材认证,促进传统大宗药材向优质道地产区集中,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产区、龙头企业和产业园区聚集,推动“企业+基地+农户”的一体化生产。支持中药材饮片加工和安全仓储体系建设。加强中药新药、保健品、后续加工品研发和市场培育、质量管控。加快国家中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、现代中药及保健品生产、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医药科技工业园等项目建设。支持省内外大型医药科研机构、企业合作打造陇药品牌。遴选有实力的中药企业开展中药复方配方颗粒生产。加快中药信息网络和电商交易平台建设,促进中药材流通现代化。支持省内医疗机构优先采购使用我省地产名优药品。年内中药材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,规模以上陇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90亿元,中药材销售额达到200亿元以上。
4.加快特色林果产业提质增效。推进以苹果、核桃、花椒、葡萄、枸杞为主的优势产业带建设,新增林果基地80万亩,提质增效120万亩。制定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管理办法,大力发展果品精深加工,扶持名优品牌,拓展销售市场。省市县要积极筹措林业产业发展扶持资金,引导农户、专业大户、合作社、林业企业和工商资本投资发展苗林培育、林下种养、林产品加工、生态旅游。年内林果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,提高林果产业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。
5.着力实施“十百千万”工程。把“十百千万”工程作为推进“365”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的有效抓手,增强加工流通环节对农民增收的带动能力,用3—5年时间,着力培育10个以上知名度高、市场份额大、带动力强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,创建100个左右的现代农业示范区(园),建设1000个左右特色优势产业基地,扶持10000个左右示范性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。对纳入建设范围的龙头企业、示范区(园)、产业基地、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,优先享受财政贴息、银行贷款和金融保险,优先上市融资,优先开展授权的相关改革试点。要尽快确定实施的区域、范围和名录,制定创建的内容、目标、标准,出台具体的扶持措施。引进知名企业和名优品牌与我省优质资源高位“嫁接”,采用先进加工技术和设备,促进农产品创品牌、上档次。用好农产品初加工政策,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产品加工企业,大幅度提高农产品加工率。推进国家级育种制种基地建设,加快蔬菜、酿酒原料等优势产业带建设,大力发展设施农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