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,全省农业农村工作要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、四中全会精神,以邓小平理论、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,认真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,按照“稳粮增收、提质增效、创新驱动”的总要求,以农民增收为核心,以深化改革为统揽,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,坚持数量质量效益并重,加快转变发展方式,持续推进“365”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、“1236”扶贫攻坚行动、“双联”行动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行动,努力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、在优化结构上开辟新途径、在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上走出新路子,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、在发展富民产业上跨上新台阶、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、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,为新常态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
五、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,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
坚持不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、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、互惠一体,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,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。
21.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。按照“以城带乡、以工促农、产业优先、人口聚集、城乡融合”的思路,抓好15个县和30个镇的新型城镇化试点。加快编制市县新型城镇化规划,实现城市、县城和重点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,其他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90%以上,17个“多规合一”试点县要加快建立统一衔接、功能互补的规划管理体制机制。加快户籍制度改革,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,优先解决进城定居的务工人员落户问题,分类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居民同等待遇。鼓励引导农户长期流转承包地,进城务工创业。不得将农民进城落户与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、宅基地使用权、集体收益分配权挂钩。要把各类园区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,不断优化发展环境,吸引更多资金、项目、技术等优势资源入驻园区,以园区聚集项目,以项目集聚产业,以产业繁荣县域经济。
22.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。不断扩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的覆盖,建立完善投入保障和运行管护机制。用好国开行贷款,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,解决126.58万农村人口和26.08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。新建建制村通畅工程1万公里,实现80%以上的建制村通沥青(水泥)路。建立省市县三级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投入机制。实施差异化补贴政策,适当提高贫困农户补助标准,完成危房改造14万户。建设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工程(二期),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达到80%,新建1000个乡村信息服务站(点),基层信息服务组织体系覆盖所有乡镇和80%以上的行政村。
23.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。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,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。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,在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的2000人以上的贫困村实施学前教育全覆盖。实施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工程,中职教育全免学费。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,落实58个片区县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。积极推进农村远程会诊系统建设,加快推进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。推进城乡社保制度接轨,巩固完善基本养老省级统筹。逐步统一基本医保政策,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整合,改革医保支付制度。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指导标准和补助水平,提高农村五保省级补助40%。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采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和“公办民营,委托管理”等方式,创新农村集中养老模式,建设1000个以上的农村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。完善省市县三级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平台。推动乡村舞台、农民文化活动中心、农家书屋和乡镇固定放映点建设。全力推进地面数字覆盖网建设。